2023中外会员学术交流月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3-12-29 

为加快仪器强国建设,推进国际学术对话和科研合作,助力会员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CIS)、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联合主办,重庆邮电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2023中外会员学术交流月于2023年12月8日、22日以线上方式圆满举行,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官方视频号和蔻享学术直播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近12000名科技工作者观看。

 

第一场主题:先进感知与智能机器人技术 Advanced Sensing and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会议时间:12月8日上午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学术项目主任、机电工程系李卫华高级教授首先带来了主题为“一种新型液态金属磁流变弹性体的传感性能”的报告,分享了具有非常规正压电传导性能的液态金属基新型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并基于镍微粒液态金属磁流变弹性体的优异可拉伸性和机械变形敏感性,开发了可穿戴便携式手语通信设备,展望了新应用示范前景。

韩国仁荷大学机械工程系李哲熙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定人跟随负载运输移动性研究”的报告,介绍了特定跟踪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团队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深度相机的目标个体距离和角度信息来控制移动性系统,采用深度学习来识别人群中的人,能在拥挤环境中实现对特定人目标的稳定跟踪。

中国同济大学研究员、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杨伟东带来了主题为“用于人类网络物理系统的具有微结构敏感复合材料的机械鲁棒、柔性混合触觉传感器”的报告,指出了柔性传感器电灵敏度、机械鲁棒性与器件结构结合的挑战性,报道了三维微结构敏感多孔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提出一种柔性多孔双峰压力传感器本构模型和设计方法,分享了用于实时有效监测人类网络物理系统三维打印制造应力、结构组装应力和人体生理信号的案例。

国家级人才、日本ROKAE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裁王少飞研究员带来了主题为“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市场现状”的报告,阐述了电机、伺服驱动和运动控制技术在工业机器人研发中的关键作用,介绍了团队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机设计的重要进展,从技术、产品和产业链的角度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

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周奕彤副教授分享了“快响应高负载软体机器人的设计方法研究”, 包括如何在驱动软机器人的过程中实现致动器形状和稳态可控性,如何通过改变材料层各向异性、预应力和约束条件,实现致动器多种驱动形式的构造方法,分析了各种快速响应和大载荷软机器人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人选、香江学者、重庆邮电大学周志浩副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基于摩擦起电效应的机电换能结构及应用研究”报告,介绍了基于摩擦电效应的各种机电换能结构,用于柔性机械力传感和机械能量采集,并展示其在人类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和环境监测领域的潜在应用。

 


第二场主题:微系统与纳米工程技术进展  Advances in Microsystems and Nanoengineering Technology

时 间:12月22日下午


英国诺桑比亚大学傅永庆教授首先带来了主题为“溅射沉积智能薄膜在微纳技术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薄膜材料制备微纳器件的关键技术、方案设计和最新成果。

英国约克大学赵纯助理教授带来了“MEMS谐振器非线性效应和模态耦合及其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微机电系统(MEMS)中谐振器的模态耦合设计,控制及其在高精度传感器中的应用。

法国巴黎西岱大学Miryana Hemadi教授带来了主题为“用于环境和生物医学应用的可持续功能化纳米颗粒”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碳纳米点等新材料的合成、表征以及在生物医疗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王立秋教授带来了“微纳流体精准操纵”的报告,介绍了微液滴生成,控制以及操纵的相关技术以及相关成果转化等最新工作。

浙江大学宦荣华教授带来了“非线性抑制MEMS谐振器的频率波动及其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如何采用模态耦合以及同步等非线性效应抑制MEMS谐振器的频率波动方法和技术以及在新型传感器中的应用。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Daniel Ahmed助理教授带来了“声纳机器人:新一代微型机器人”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超声气泡生成及气泡机器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两场学术交流活动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通过交流和对话,拓展学科边界,为会员搭建国际、开放、共融、互通的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的创新与融合。

 

观看直播回放,请查看此处微信内容识别直播回放二维码